他是李德的翻译,跟主席畅谈半个小时后,从此对主席忠心不二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浏览次数:63
在红军时期,李德来到中国,担任红军的军事顾问,因为他是德国人,不会说汉语,谁来给他当翻译呢?就是今天介绍的这位王智涛,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。
王智涛是河北沧县人,因家境贫寒,14岁就去了冯玉祥的部队当兵,因为他作战勇敢,很快就得到了冯玉祥的提拔,还被冯玉祥送到了苏联,先后在基辅红军学校和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。
王智涛虽然文化水平不高,但在语言方面却有很高的天赋,去了苏联后,很快就学会了俄语,还帮了刘伯承一个大忙,这是怎么回事呢?
大家都知道,刘伯承很早就右眼失明,因此,他在苏联深造时,只能用左眼进行射击训练,姿势非常别扭,苏联教官看他训练太困难,就允许他不用再练射击了。但是,刘伯承仍然坚持练习。
有一天,苏联图哈切夫斯基中将到训练场视察,看到了刘伯承的射击姿势,一开始很生气,斥责苏联教员没有培训好中国学员,但是当他知道刘伯承只有一只左眼的时候,顿时竖起了大姆指,当场指示要大力宣扬刘伯承的这种精神。
展开剩余69%就这样,刘伯承的事迹先是在苏联的《红星报》上刊载,后来,共产国际又指示要把刘伯承的材料传回中国宣传,而担任翻译的人,就是王智涛。
因此可以说,刘伯承能享誉全军,也有王智涛的翻译之功。
王智涛回国后,到达中央苏区,当时中央正在考虑李德的翻译人选,正好王智涛去了,就安排他给李德当翻译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正是在给李德当翻译期间,王智涛第一次见到了主席。
那天,主席来找李德讨论军事问题,但是李德非常傲慢,看不起主席的游击战,两人不欢而散,主席走的时候,李德也没有送他。
但是,王智涛却对主席的游击战理论非常感兴趣,就借着出去送主席的机会,跟主席请教了一些游击战的问题。主席没想到这个翻译会对游击战这么感兴趣,就在门口给他讲了足足半个小时,让王智涛茅塞顿开,受益匪浅。
就这样,王智涛从此对主席非常崇拜,忠心不二,而主席也对这个年轻的翻译有了不错的印象。
1934年,中央苏区经常遭到敌军轰炸,决定成立防空科,鉴于王智涛在苏联学的就是防空,于是,就被任命为防空科第一任科长。
不过,他这个科长是个光杆儿司令,手下一个人都没有,但王智涛没有气馁,先是成立了一个防空训练队,亲自编教材,亲自上课,短短的3个月后,防空训练队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,让敌军的飞机再也不敢飞临苏区上空了。
全面抗战爆发后,王智涛担任抗大总校军事教育科长,但是,他一直有一个上前线打仗的梦想,就找到主席,说了自己的想法。可是,主席认为他还是搞军事教育最能发挥作用,就没有同意他的请求。
有一次,美军参观团来到延安,美方一位准将提出双方展示一下枪法,美军先派出了一名中尉,打了3发子弹,结果是28环,很不错的成绩。
轮到我方时,朱老总推荐了王智涛,结果王智涛不负厚望,3发30环,让美军惊叹不已。
后来,在朱老总的帮忙下,主席终于同意王智涛到一线带兵打仗,先后担任八路军129师训练科长、385旅参谋长、冀东军区参谋长等职,在抗日战场和解放战场上屡建奇功。
建国后,王智涛先后担任华东防空司令部副司令、高级防空学校校长等职,于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。
1999年,王智涛将军病逝,享年93岁高龄。
历史客栈作者:荒沙
发布于:天津市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